成長是一道傷疤,看起來結痂了,摸上去卻好像仍隱隱作疼。
許多人透過書寫,在這些傷痕裡療傷。
念文學可能都有類似感悟,敏察過了頭,未必是件好事。有段時間一直放任自己的心神狀態,寫出來的東西有那一抹感性思緒。 林奕含說,有幾個同學曾經說過多希望能得抑鬱症,而她聽在耳內只覺好笑。曾經傷心過的人,不想再感性了,寧願不要文思也想換回之前的快樂。
心思細膩的友人辨識出了,很是憂心,著我有什麼事可以找他。文學的羈絆能讓你在文字裡觀照出你和我。文章有靈魂,除非作者文字功力大至能瞞騙別人,否則「我手寫我心」,換不了一個不屬於你的靈魂。有些文字隱約透出笑靨後的深沉,也有些文字太殘忍不堪讀。有一個朋友的文字流露出稚嫩簡單,讀這些彷彿習染多了能沾沾喜氣。
然而還得至少經歷一次:寫作,然後把感受悄悄撇下。他日重讀已然笑中帶淚,都變成過去了。
可惜林奕含沒能走到那一步。
腦海裡有無限個為什麼,為什麼有人能這樣玩弄別人,為什麼她沒做錯卻會這樣,為什麼加害者依舊快快樂樂的生活著…… 如果真的有天堂,她現在在上面快樂嗎,都忘記一切重新開始新生活了嗎?
基督教其中一個盲點,友言,是不是重犯過錯悔改了也能得救?我不知道,我也不算一個很虔誠的教徒,其實無論有宗教羈絆與否,生而為人也應有自覺。可惜世界不曾美滿,願 Karma 真的存在,這樣才不會有人再受傷。也願處處能避風,每個曾經受過傷的,都值得擁有重生的機會。願我心平靜,處處也如靜景。